跳到主要內容

JL Studio 臺中米其林二星 創意新加坡菜









氣氛充滿夏日週末的慵懶,
裝潢全以淺色與竹木為主,看著就舒服爽眼,帶點漫不經心的熱帶氣氛,
跟頤宮的黑暗浮誇奢華是天秤的兩端。

無酒精pairing非常出色,與料理完美結合,
不搶戲但又隱隱呼應,單飲也好喝。
難免想起高雄的Sho的wine pairing,十分惋惜那被酒毀掉的一餐。

我非常享受JL Studio的這一餐,
原本對南洋料理無感,沒想到會這麼驚喜愉快。
會想要趕快再回來嚐嚐下一季菜單,的那麼喜歡。











金杯粿,牡丹蝦為餡,酥皮為杯。蝦肉甘腴帶著生蝦特有的黏性,清清爽爽在舌上化開,這個好吃。我自己覺得我那份雖然沒有香菜苗,但更能吃出蝦的鮮甜。



另一個鹹塔是大黃瓜與花生鳳梨沙嗲醬調味,
沒什麼瓜味的大黃瓜入口如清泉,再往下咀嚼才是一點沙嗲的微辣,不錯但記憶點不深。


Non-Alcohol pairing 之一
普洱茶和洋甘菊混合後竟然是蘋果香氣,帶點氣泡的輕盈感,搭上前菜正正好。




簡單說就是香茅蟹肉湯,搭上了水果玉米與蒸蛋的層次。
玉米湯絲滑無渣,帶著玉米濃郁香氣但調味不會過甜(「滿堂」的玉米湯就甜得好像在喝手搖飲)
我想除了後天調味、慎選玉米應該也關鍵。



蒸蛋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玻璃杯不可能上爐去蒸,
若是先製好蒸蛋切下一角才裝入杯中、杯壁又乾乾淨淨不曾有食材滑過的痕跡,
若說事後擦杯,玻璃不像陶瓷、也不可能擦得這麼乾淨吧⋯

調味原本應有香菜,
但我的版本是金蓮花,我私心覺得更美,
並未因為忌口食材而產生「少吃到什麼」的遺憾。





酸種麵包。內裡綿軟,是我吃過最濕潤的酸種。
奶油的形狀讓我想到鳳眼糕,微辣,帶點花生香。



少見的熊本生蠔,滑潤甘甜,毫無腥味。
略帶煙燻香氣,減輕了我對生蠔軟軟爛爛口感的恐懼。



白玉蘿蔔鴨肉卷子(但主廚稱之為餃),旁邊的是鴨肉五香丸,
服務人員說肉骨茶(!?)一定要搭個鹹味小食,我才知道原來這道是肉骨茶⋯
蘿蔔不太入味小可惜。
湯頭非常好,大骨與胡椒香氣撲鼻,
湯底一傾入盤中立刻就會知道是什麼,真的很喜歡這種嗅覺猜謎感。




海南雞飯的諧擬再現。
圓鱈當雞肉不太像,而且極鹹,
雞皮則是豆薯⋯更不像。幸好鱈魚和豆薯還搭得上。
這菜的靈魂在醬汁,醬汁是泰國香米與海南雞飯醬汁攪打而成,
很香很下飯(?),可惜沒有米粒的嚼感。



伊比利豬用舒肥與粵式燒肉兩種方式調理,
側面裹上的是假蒟葉,於我是陌生的作法,但醬汁中的羅望子又是熟悉的滋味。
於臺灣人而言共鳴較少的一品。


這道可加價換成A5和牛,
和牛當然好吃,但我們一致認為和牛並未表現得比豬肉出色。



Non-Alcohol pairing 之三
這杯很酷。魚露、萊姆葉、羅望子的組合,外加一點椰子油,是杯南洋風情的無酒精漂浮飲品。魚露只剩一點微鹹,幾乎察覺不到,配上基底的甘蔗汁極為和諧,我原本對魚露心存疑慮,也慶幸自己有鼓起勇氣嘗試。

團友沒喝完這杯,他說不太喜歡椰子油殘留在嘴裡的味道。

Non-Alcohol pairing 之二是我們都喜歡的煙燻芭樂汁,跟生蠔超搭;可惜就是太喜歡所以忘記拍照就喝光了。


主廚招待的椰漿飯,幾乎是我最喜歡的一道。
上菜時外場人員十分神祕的要我們猜猜裡面使用的一種主廚熱愛的水果,其實輕輕一嗅就能猜到,因為我也喜歡這種水果,猜謎感真的太棒了again。
但因團友剛好不吃這個,我乾脆與服務人員一起搞神秘,團友默默吃了好幾口都猜不出來,最後猜出來了,也覺得這搭配巧妙無比,讓原本討厭的也變好吃了。

明明就快飽了,但我們還是忍不住一口一口吃光光;醬汁分量剛好,多一分一定會太辣太濕潤,少一分會太乾,這個分量剛剛好。

有時候覺得不是所有食物都要無上限的高級、大量、鮮味滿載,料理人的匠心就是反映在「恰到好處」這四個字。

何時節制、何時揮灑,一切都成就在斟酌拿捏上。


本日MVP,再給他一張的版面。




薏米水的解構。薏米排列超整齊都快引發密集恐懼症了。

吃起來相對較弱的一道。杏仁豆腐的酒粕搭配詭異、薏米硬梆梆,冰沙又是強烈的薄荷味,可以理解主廚至此要一道sorbet清口的意圖,但調味略顯紊亂。

但使用霧峰酒粕還是很令人開心,覺得親切。






主廚招待的巧克力塔。
畫盤是馬來文的happy anniversary.
謝謝林主廚,我們很開心,而且連續開心了好幾週。






香蘭棉花糖、冰淇淋、紅豆泥做的楓葉,我非常喜歡這道。
湯匙挖啊挖,挖到中間還吃到了cendol,超級驚喜。



玫瑰球與咖哩葉白巧克力塔。
玫瑰球好冰,是討喜的濃郁口味,應該是玫瑰水的致敬再現吧。






香料茶,淡淡的八角味太妙了,一直覺得要搭滷味(?





餐廳外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奇鼠飼育學] 論鼠專科醫院:獴獴加&不萊梅看診經驗

不萊梅在捷運大橋頭站一號出口,地點非常好 可以降低阿鼠暴露在溫差極大環境下的時間。 可惜沒有門診表、也沒有官網,不知是有意還無心, 導致約診都只能用碰運氣的,比看看誰有醫生緣這樣,唉。 第一次去是去健檢,大約是2016年的八月。 想說鼠仔也老了,先建立病歷以後若有什麼急病才方便醫師診斷......事實證明完全沒有幫助,因為不萊梅根本拒接急診,詳後述。 在不萊梅遇到的是位不知名的年輕女性醫師, 大致是說鼠的腸內酵母菌過多所以要控制零食量,其他一切正常。 可惜這句我完全不明白這個因果關係,和醫師朋友(雖然是人醫)討論後也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寵物的零食絕對是無糖的,鼠本身也從無腹瀉的情形,到底是如何連結到零食的呢...? 沒關係,健康就好,無需深究。我這般告訴自己。 本次健診總時間不到15分鐘,沒開藥或任何健康食品,要價450元。 我當年怎麼不填個獸醫系呢。 結果2016年11月,鼠仔因意外而導致外傷,背上有個約兩公分長的撕裂傷口。 我邊哭邊抖著手撥電話去不萊梅掛號, 當時是週間的下午五點左右,櫃台小姐用甜美卻冷漠的聲音說,我們現在不接受掛號了喔,然後就無限loop這句,連要掛隔天的診都回答這句,是我說錯通關密語所以遇到NPC嗎。 其實臨時掛不上號是可以理解的, 我在電話中也有表示可接受以急診費率收費, 但連問急診傷勢如何的基本素養都沒有(或也許是有素養但漠不關心), 只能說不萊梅真的很不缺生意所以可以冷漠, 怪就怪我們幹嘛養非犬貓的寵物導致獸醫難尋,只好任人宰割。 看著一直流血的鼠,實在沒辦法等到第二天, 姑且一試撥了 獴獴加 的電話,櫃台極有效率的問了傷口大小和傷勢,也告知能看到診的大約時間,感謝老天,當天晚上就能看到醫師。當場差點跪下來大哭。 風風火火衝到菜寮站,滿屋子的人和小動物,最多的是蜜袋鼯,也有兔子。 看診的是方哲君醫師,也是清秀纖細的女醫師, 看起來好年輕,抓鼠保定時卻又快又穩,口中還輕柔哄著乖喔看一下就好。 我在醫師旁邊無聲的落淚,還好醫師仍然很鎮定的清理傷口,沒被我嚇到。 傷口有點大,評估鼠齡(當時是1歲6個月)應該也還承受得起氣體麻醉,醫師建議麻醉後縫合。因為後面還有其他病患,所以櫃台建議我們可以先回家,等到21:30再過來醫院手術。 九點半再到醫院時,診所裡已經沒有病患,一片

[奇鼠飼育學] 寵物鼠餵藥訣竅

更新! 建議讓鼠四腳著地的餵藥法 請點此   日前鼠板有位板友問為何他家鼠寶開始吃藥後就一直咬人, 聽起來好像是嗑了什麼毒品兇性大發對不對? 但在板眾追問之下,才發現是餵藥的方法出了問題, 這位天才板友,拉著鼠脖子的皮、整隻拎起來餵藥。 應該很痛吧?都已經生病了還被這樣拉來扯去,可憐的阿鼠當然只能用咬人來表達。 所以決定寫個餵藥教學文, 雖然稱不上齧齒類飼育專家,養過七隻黃金鼠還是有點心得的。 2022年更新:建議讓鼠四腳著地的餵藥法 請點此 首先,如果貴家鼠寶願意吃各種藥水複方是最好的, 已經生病體力不濟的鼠,要減少各種耗損, 所以若鼠能安靜開心的吃藥,就盡量不要直接灌藥,牠掙扎森77、主人也心疼。 可惜我家這位倉鼠大人一直以來都痛恨吃藥,每次吃藥都要咬人,人仰鼠翻, 為了維護我左手大拇指的完整性,嘗試了各種複方。 加入嬰兒葡萄糖粉?不吃。 加入無糖豆漿?不吃。 加入艾茉芮?不吃。 加入平常愛吃的水煮蛋蛋白裡?不吃。 用青江菜菜葉包起來?不吃。 灌入甜玉米粒中?不吃。 滲入烤地瓜中然後揉成地瓜球?吃了耶!!!!! 可惜好景不常, 餵藥第8天已經拒吃藥水地瓜球了, 於是重回大拇指保衛戰。 抓鼠之前請先把一切準備好,量好藥水、抽好紙巾、拿出零食, 因為接下來鼠飛人跳,會忙不過來。 餵藥前,先把牠捧在手心輕柔的摸摸,再用柔和的語氣說點話, 通常我都是說「寶貝小老鼠,幫忙乖乖吃藥好不好?你是最乖的小朋友了~」 安撫夠了,再用非慣用手握住牠,要溫柔但堅定,讓鼠掙脫不了但也不至於疼痛。 慣用手留著拿針筒。因為針筒的力道控制需要更為精細,才不會讓鼠嗆到。 餵上手之前,最好是在桌上餵鼠,或者人坐下,手背抵著大腿或桌面, 以免你被咬(沒錯隨時要有被咬的心理準備)、驚痛之下摔到鼠寶。 確認穩穩握住鼠後,才把鼠翻過來, 手掌成碗型托住鼠,讓牠安穩的躺在你的手心上(這句好像歌詞XD) 重點是鼠屁股一定要抵著人的身體(如圖),不然牠會掙扎著往下溜然後逃脫! 這個訣竅是愛鼠協會會長教的,在此感謝她!也呼籲大家多多捐款支持愛鼠協會喔! 翻過來後要迅速用手指壓住鼠的小手! 因為我的慣用手是右手,用左手抓鼠的話,就是用拇指和中指壓住鼠手, 如果壓不住,也可以像照片這樣用中指和無名指輕輕夾住鼠手, 無論怎

[草葉] 逛逛關東市場

關東市場頗有規模,有許多小農的菜攤, 鮮肉鮮魚主要集中在市場建物中,室內有冷氣,也有廁所。可惜雞肉攤販不誠實,會拿肉雞混充土雞販售給消費者。 豬肉攤大概有五六攤,海鮮魚攤也有五六攤,魚種繁多。 糕糰攤位也是我僅見的多,新竹人好愛買小紅白湯圓回家! 臺中的市場,幾乎都要元宵、冬至才有攤販賣這個。 好處是糕糰攤幾乎都買的到粉粿, 可惜新竹的粉粿有個說不上來是粉味還是油味,糖水得用特別多才能蓋掉。 【綠竹筍】 綠竹筍大約是50元~90元/斤 今天在市場建物門口的攤子隨意挑了6隻,煮成一大鍋竹筍湯,才80元。 不知道新竹是否產地,比起台北動輒一斤120,新竹真是愛筍人的天堂。 整個市場有五六攤都賣筍,東問問西問問也很愜意, 只是彎彎翹翹的造型在關東市場不多見,多的是直直的筍。 【豬肉】 生平第一次在傳統市場買豬肉。 在進門第一攤就買了200元的三層肉,沒幾條能挑的慘況下勉強挑到一條, 回家控半天還是覺得太肥, 老闆(約50歲的中年男子)也不怎麼友善,肉也切的大小不一,萬分後悔。 要離開時看到中年男子跟某顧客,也是中年男子聊了起來, K子說, 原來要同類才有共通話題呀。 下次想買關東路口的雙溪黑毛豬看看。 【碗粿】 關東路往關新路方向有攤標榜是麻豆碗粿的,忍不住買了一個,35元。 味道還可以,有肉燥香,餡料有瘦肉、香菇和蛋黃, 看來蒼白但確實不是客家碗粿的寡淡無味, 吃完有默默開心一下。 小老闆娘有點可愛。 【雞肉】 在市場建物內某個轉角跟三兄弟(?)老闆買了兩隻土雞腿,要價310元。 價格是土雞的價格,可惜回家一吃就知道是肉雞,軟趴趴的。後來我們都直接買竹蓮市場了。 這種不誠實的攤商遲早會害傳統市場被淘汰。 【現做貢丸】 也是市場建物的門口對面,有母子檔現做貢丸在賣,現煮香味四溢。 推測買貢丸可以跟老闆娘要湯,今天臉皮太薄沒有要導致竹筍湯缺一味,扼腕。 絡繹不絕的主婦們一斤半斤的買走,還有人問下次來擺攤是何時, 感覺頗有口碑。 也買了一斤,160元,大概20~25顆之間。 老闆娘非常客氣。 【餛飩】 建物內遇到小金魚size的餛飩,一盒盒整齊裝好,還附芹菜珠。 老闆娘熱情推銷跟水晶餃一起煮, 可惜我不愛這種看不透是什麼做的澱粉(珍珠例外) P.S.水晶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