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因為擁有彰化血統,肉圓對我來說從來就是愛物,
對於肉圓我有自己的標準。
也許對現代人而言肉圓的油膩、難以名狀其成分的醬汁都是健康大敵,
但我還是不顧一切,這是真愛。
「彰化肉圓生北斗,北斗肉圓生瑞火」
我吃肉圓很少離開北斗,
三角形、體積較小、一份兩到三顆的北斗肉圓,
是從小吃到大的家族記憶。
長大以後才知道其實北斗以外的肉圓大部分都是彰化(市)肉圓,
圓圓扁扁、一大顆浸在油裡,很少能引起我的食慾。
這次剛好有事滯留彰化,在北斗的中華路上夥同手足狂吃一通。
肉圓瑞,醬辣,皮硬有嚼勁,餡偏鹹。
是肉圓界的野性代表,下酒菜等級。
今天吃的肉圓瑞是店面位於奠安宮美食街的那間,
座位很好找,輕鬆就能吃到。
很好奇旁邊的「肉圓瑞Q」和「肉圓瑞」到底是不是同個口味,
不過今天胃納量不足以兩間都吃。
肉圓瑞的醬汁有點太辣,我雖擅長吃辣,
但肉圓會辣這件事...傷害我身為彰化後裔的感情。
北斗肉圓生,我的初戀、永遠的真愛。
清淡溫潤,皮Q偏嫩,我猜是油炸時間相對較短。
這個我可以連吃三頓,小時候父母會為了我外帶二十顆回家,
稍微長大一點後就招來「熱量很高你會胖死」的碎念攻擊,所以已經很久沒吃了。
可惜的是愛加香菜,幸好手足有人願意擔任香菜救生員,所以他每次都吃triple香菜;感謝他幾十年來拯救了我們的肉圓人生。
吃北斗肉圓一定要搭配豆腐湯,
外地人可能無法理解一大塊白豆腐躺在湯裡是什麼荒謬情景,
沒關係,外地俗可以改喝油豆腐湯;
身為驕傲的彰化後裔,我還是會點豆腐湯。
彰化後裔的驕傲可以參考tigerblue板耆老,二師兄,的文章。
另外請諸位難友留意,
豆腐湯也有滿滿的香菜大平台,請自備願意吃香菜的夥伴前往。
肉圓生外帶印象中有兩種醬汁,一個醬油、一個米漿醬,
千萬要加在一起吃,超美味;
此外覆熱方式用蒸的可以重現內用時87%的美味程度,很適合當便當菜(嗎)。
這個則是我這輩子第一次吃到彰化市的肉圓。
肥肥扁扁,一份裡就是一顆,醬汁好多層,奇妙。
沒加香菜,不過有蒜泥。
筍丁數量大概是北斗的四分之一,多了香菇,
內餡是一塊塊的瘦肉,比北斗的更接近豬肉的原形,北斗的更像絞肉一點。
由當地人Lilian子帶路,我們在艷陽下經過阿璋肉圓的排隊人龍,
莉子語帶不屑,「觀光客才吃阿璋。」然後帶著我在「阿章肉圓」坐下,
就是阿璋的隔壁的隔壁的隔壁(快變繞口令了)
在地嚮導莉子毫不猶豫加了這個紅色的醬,怕.jpg
不知道跟北斗的蕃姜醬是不是同個東西。
蕃姜醬至少是好吃的,不像東泉辣椒醬,不知其所以然。
彰化市肉圓每間都買十粒送一粒,可能是某種傳統 |
不得不說北斗肉圓終究是霸主,
彰化肉圓,皮太厚,
台中肉圓,原則上就是更胖的彰化肉圓,
台北肉圓,總是泡在一整鍋冷油裡,我還以為是法式油封鴨呢。
新竹肉圓我沒吃過,不過新竹道友K子激憤表示軟爛的清蒸肉圓是肉圓失格,應該去當水晶餃,紅麴更是邪魔歪道。
如果冒犯到臺南人我很抱歉,雖然蝦仁肉圓根本是蝦仁米漿羹、完全不是肉圓,不過武廟肉圓我可以。
肉圓起源可以參考這篇。
很喜歡作者用「煽情食物」來形容肉圓,畢竟在忙碌求溫飽的農業社會可以發展出手工如此繁複的食品工藝,簡直是奇蹟般的食物藝術品。
當臺灣人好幸福,祖先發明好多好吃的。
(感念祖先竟然是為了吃的,真是沒出息)
2019/6/11註:趁著端午連假問了長輩,「番姜」應做辣椒解,因此番姜醬就是辣椒醬。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