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個月來又吃了一大堆有的沒的,也有許多值得書寫的新體驗,
但呆坐鍵盤前半天過去,還是最想寫這部電影,大佛普拉斯,大佛+。
我其實是個玻璃心,看完悲傷的電影會難過上一兩天,
這片看完,回家的路上一言不發,想哭又不至於,心頭沉甸甸。
上一次讓我這麼難受的電影是《白米炸彈客》,這次算是被連哄帶騙的拉進戲院。
不得不說真的很好看,飽滿又輕描淡寫的悲哀、哭不出來卻全場噴笑聲不斷、台灣鄉間美麗蒼茫的天際線......個人認為,值回票價。
但朋友問我時,基於對對方的了解,我的答案是
「去購票然後把票送給路人,鼓勵大家支持台灣電影。」
縱使貼上一個「黑色喜劇」、「魔幻寫實」的標籤很容易,
但我自始自終都無法認為它是喜劇或魔幻,
畢竟大佛普拉斯呈現的,真實又荒謬到讓人不安。
電影圍繞著三個人物,一位拾荒、一位當夜間警衛(我看完電影才知道這位演員就是《無米樂》的導演!)、一位是居住在廢棄海邊碉堡的流浪者,這已經不是升斗小民、而是底層;雖然是這樣過一日算一日的生活,對話中雖然帶著無奈,但他們卻不說喪氣話,反而是各種垃圾話連發、自嘲苦中作樂。甚至到了最後,拾荒者都還對海邊尋短的男子伸出援手。
比起那尊環繞著慾望、偏執與罪惡的大佛,在不公不義、蒼涼又殘酷的現實中,也許人性之光才是唯一救贖。
導演不時的台語旁白,除了打破第四面牆,更深化了本片濃重哀傷中一絲溫柔的甜味,
在拾荒者死後,導演說:「他其實已經在水的那 一邊,希望他們送到這裡就好,接下來﹑他想要自己一個人慢慢走。」
雖然到了最後,拾荒者唯一的遺照是當初被警察違法臨檢壓制在地的新聞畫面。
就說很痛吧,很真實吧。
我們被迫每日窺看某些名人口袋撿到兩百塊或做頭髮不給錢的等無關公益的雞毛蒜皮,卻有些人的生死攸關無人聞問。
再怎麼幽默、再怎麼用各種創意髒話驅散那股無處可去的悶,
環環相扣的情節還是將情緒逐漸累積,最後構成巨大的後座力。
踏出戲院,周末夜晚街頭熙來攘往,
人們像苔蘚一樣在陰暗潮濕的北城裡欣欣向榮,排隊等著被異國的解憂雜貨店療癒。
越本土就越國際,恐怕在台灣人的心裡就是句口號,但真實世界的樣貌,一直都在那裡。
但呆坐鍵盤前半天過去,還是最想寫這部電影,大佛普拉斯,大佛+。
我其實是個玻璃心,看完悲傷的電影會難過上一兩天,
這片看完,回家的路上一言不發,想哭又不至於,心頭沉甸甸。
上一次讓我這麼難受的電影是《白米炸彈客》,這次算是被連哄帶騙的拉進戲院。
不得不說真的很好看,飽滿又輕描淡寫的悲哀、哭不出來卻全場噴笑聲不斷、台灣鄉間美麗蒼茫的天際線......個人認為,值回票價。
但朋友問我時,基於對對方的了解,我的答案是
「去購票然後把票送給路人,鼓勵大家支持台灣電影。」
縱使貼上一個「黑色喜劇」、「魔幻寫實」的標籤很容易,
但我自始自終都無法認為它是喜劇或魔幻,
畢竟大佛普拉斯呈現的,真實又荒謬到讓人不安。
電影圍繞著三個人物,一位拾荒、一位當夜間警衛(我看完電影才知道這位演員就是《無米樂》的導演!)、一位是居住在廢棄海邊碉堡的流浪者,這已經不是升斗小民、而是底層;雖然是這樣過一日算一日的生活,對話中雖然帶著無奈,但他們卻不說喪氣話,反而是各種垃圾話連發、自嘲苦中作樂。甚至到了最後,拾荒者都還對海邊尋短的男子伸出援手。
比起那尊環繞著慾望、偏執與罪惡的大佛,在不公不義、蒼涼又殘酷的現實中,也許人性之光才是唯一救贖。
導演不時的台語旁白,除了打破第四面牆,更深化了本片濃重哀傷中一絲溫柔的甜味,
在拾荒者死後,導演說:「他其實已經在水的那
雖然到了最後,拾荒者唯一的遺照是當初被警察違法臨檢壓制在地的新聞畫面。
就說很痛吧,很真實吧。
我們被迫每日窺看某些名人口袋撿到兩百塊或做頭髮不給錢的等無關公益的雞毛蒜皮,卻有些人的生死攸關無人聞問。
再怎麼幽默、再怎麼用各種創意髒話驅散那股無處可去的悶,
環環相扣的情節還是將情緒逐漸累積,最後構成巨大的後座力。
踏出戲院,周末夜晚街頭熙來攘往,
人們像苔蘚一樣在陰暗潮濕的北城裡欣欣向榮,排隊等著被異國的解憂雜貨店療癒。
越本土就越國際,恐怕在台灣人的心裡就是句口號,但真實世界的樣貌,一直都在那裡。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