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驚訝的是,這間店不用排隊,
週六的下午一點,一進去就有非吧檯的位子,真好。
吧檯後的廚師們都很帥,
跟同行友人各自看上(?)一位日籍和一位台籍主廚(到底是來幹嘛的)
因為「631拉麵」的6片海苔對我們而言實在太多,
雖然叉燒拉麵的4片叉燒也是有點多,
但兩害相權取其輕(實在不想吃諧音像731的拉麵)(想很多這樣XD)(也很像913茶王啊)
最後選了叉燒醬油拉麵。
大和家的規矩是這樣,
麵硬度:硬/普通/軟
湯濃度:鹹/普通/淡
油脂:多/普通/少
點餐時沒特別說,就是麵普通、湯淡、油少。
老實說一直覺得同為橫濱家系的特濃屋,嗯,很不濃,
故這次選擇的是湯普通。
雖然店員不太有耐性也沒提醒,而我臨到點單時才發現湯頭濃淡可調整,
頂著日籍店員急躁的語氣和不爽的眼神、硬著頭皮慢半拍的改了濃度。
幸好有這麼選,因為也才剛剛好而已,到底是吃多鹹啊(被自己的重口驚嚇到)
(還是日本人瞧不起台灣人的吃鹹能力所以真的調到太淡?)
大和屋的麵條,近似義大利麵中的寬扁麵,
目測約寬4mm,厚2mm。
扁平形狀,抓附湯汁能力佳,缺點則是沒什麼口感,而且一下就飽了。
友人的叉燒鹽味拉麵,也是四片叉燒、三片海苔,
另外還有一顆鵪鶉蛋和菠菜。
跟醬油相較,鹽味鹹度較高,但滋味澄澈單純,
喜歡湯頭豐厚感又怕鹹的的可以點醬油。
雖然我不愛鵪鶉蛋,
但後來進來了一行三人顧客,每個人都加點雙倍鵪鶉蛋!所以也是有人愛吃的~
一整排,都是拉麵湯底添入白飯後可加的調味料,
增加顧客與商品的互動可能很有趣味性,
不過我覺得拉麵湯頭原本就不是設計來配飯吃的、不想為難拉麵湯,堅決反對。
本日唯一敗筆,燒焦的煎餃。
我可能太習慣樂麵屋和美濃屋的餃子,
這個餃子.......餡料很怪。
很像我爸包的餃子餡。(最好是這樣形容有人聽得懂)
但我爸的煎餃,不會焦底......
基於言論市場理論,平衡報導一下好了,
朋友覺得這煎餃中規中矩,沒什麼大缺點。
據說炸雞很不錯,但要比特濃屋的炸雞還強恐怕要很拚,下次再試試~
小結:
☑值得再訪
☑美味而且不用排隊
☑煎餃是弱項
☑麵條不如何但湯頭真誠
留言
張貼留言